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人

作者:口述◎林金和 撰文◎張文婷 來源:期刊 – 20220102靈糧週報 – 2021-12-30出版 類別:社會關懷

 

我有幸成為喜樂家族第一位志工,持續服務二十一年至今,完全是神親自的呼召。
生下重度智障兒之後,太太總是以淚洗面,同事傳福音給她,邀她參加團契才漸漸好起來,她在周神助牧師家中聚會,小組長是周師母,我們原本是拜偶像的家庭,我想她參加就好,因為我工作相當忙。

 

有一次我下班後去參加愛宴,感覺到基督徒的人生好像跟我不太一樣。聚會之初我很熱切,聖經說上帝能使人復活,讓我對小孩的未來有很大的信心,大家在見證時總講些好事,例如誰又得到了幫助云云,但我卻愈聽心愈沉,因為我的小孩愈來愈嚴重,連頭也抬不起來。有一次我忍不住抱怨:「怎麼可能你們都那麼好,我卻這樣苦,你們都說上帝有祂的美意,這個美意給你們好了,我不要!」大家嚇一跳,我的見證跟大家都不一樣,周師母看見我的傷痛,非常關切地寫了封信給我,讓我很受感動,慢慢安靜下來。聖靈在我身上工作,讓我漸漸有了不一樣的追求。

 

我們夫妻都是上班族,孩子出生後真不知該何去何從,光餵食就是艱難的工作,一不小心孩子臉都會發黑,收容智力障礙孩子的機構在七○年代的台灣並不多,探問後都說要由政府送去才行,那時候到處碰壁,真令人沮喪,有人出餿主意要我把孩子丟路上,路人幫我們送去機構,應該就不得不收下吧?!

 

住在屏東的丈母娘看到我們夫妻的痛苦,就主動說要幫我們帶孩子,她帶一段期間後身體感到吃不消了。這時周牧師夫婦去屏東服侍事工,中途去拜訪了我丈母娘,告訴她屏東有一個伯大尼之家,可以早上送去,晚上接回,後來我們就把孩子送去屏東伯大尼之家,這樣我丈母娘也有喘息的機會。

 

我們同時也詢問台北天母聖安娜之家,當時有好幾百位在排隊,看似希望渺茫,但上帝很憐憫我,等到我買房子安定下來,就突然接到聖安娜之家來電說有名額了,身為父親當然很想盡心力,就把孩子接回台北,週末假日就近探望。

 

有一次孩子感冒狀況危急,送榮總加護病房,醫生跟我說:「如果我有這樣的孩子,我不會考慮急救。」不過我還是告訴醫生,我想要救我的孩子,每天晚上守在醫院照顧他,隔天早上趕往桃園上班,看似漸有好轉,然而有一天,神突然把他接走了,祂似乎知道我的極限。後來回想,我才發現上帝非常的憐憫我,每當我走不動的時候,祂就為我開了一條路。

 

孩子三歲過世之後,我終於受洗。因為曾經走過這淒苦難行的絕望之路,我對這種孩子、父母和家庭特別有負擔,不是同情憐憫,而是深刻了解他們有多無助。雖然隱然有個心願,但工作繁忙讓我不敢輕易嘗試服事。神沒有忘記我,一直用哥林多後書這段經文來呼召我:「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,就是發慈悲的父,賜各樣安慰的神。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祂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,就靠基督多得安慰。」(林後一3~5)

民國八十九年某天周神助牧師提起潘秀霞牧師成立「喜樂家族」支持團體,牧養身心障礙兒童家庭,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的那段路上,我一直哭一直哭……,神啊,這次我一定要接受呼召,不再逃避了。於是我立刻主動報名,成為「喜樂家族」的第一位志工。

 

那時只有三個家庭,即使只有一個孩子來小組,我也用心服事,每次為他們祝福禱告我自己就先淚流滿面,打從心底深處感受到神的憐憫與我們同在。於是我邊上班邊兼任志工,校長兼撞鐘,參與一切大小事,直到民國一○一年成立喜樂基金會,我正逢退休,於是專任副執行長。回顧這一路從喜樂三個家庭開始→喜樂小組→喜樂家族→喜樂基金會,持續不間斷已經參與二十一年,不是因為有人邀我做好事,或是想證明我多有愛心,更非刻意要做給誰看,我很清楚,我的呼召是從神而來。不特別為什麼,就單單為了榮耀上帝。

 

 

許多人憑著一時感動當志工,如果沒有負擔,難有成就感,因為跟喜樂孩子互動不容易,或是不知如何安慰家長,就會來來去去。我從來不覺得我自己可以辦得到所有的事,一切有賴上帝自己的感動。去年卸下副執行長職務,目前每週三天去喜樂經營的大龍峒日照中心當志工,很高興有機會更深入地為人服務,讓我有截然不同的感動,中心有一位二十多歲女孩,智力約三、四歲,剛來時常大哭,我就時時陪著她,現在已經認得我,時常拉著我,要我為她拍手,她願意信任,要歸於上帝的愛。

 

無論是否為基督徒,我們歡迎所有有身心障礙的孩子來喜樂,以傳福音為前提,為每一個家庭的難處禱告,二十年來在喜樂受洗的孩子家長已有一百多位。感謝上帝對喜樂家族不離不棄的愛,讓我們看到境界被擴張,我們原不知為什麼這樣的孩子會生長在我們的家庭裡面,「一切都有祢的美意」是以前我最不愛聽的一句話,但如今孩子已經走出來,求聖靈也在這些孩子、爸爸媽媽、家庭當中工作,藉著喜樂家族傳播主祢的愛,認識耶穌基督,知道神愛他們,知道要愛自己,從困難中慢慢走出來,主啊!祢有自己的時間和計畫,求祢不離不棄他們,就像當年祢從未離棄我一般。

(受訪者為喜樂基金會成立後的第一位志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