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翁岱琴口述、張恩加採訪撰稿 來源:期刊 – 20220724靈糧週報 – 2022-07-22出版 類別:生活園地
我的母親原本是喜樂家族的老師,授課一段時間後,她必須回加拿大,於是跟執行長潘秀霞牧師引介我,就這樣,我加入了喜樂家族的行列,成為教學老師。起初是教舞蹈,現在則是教戲劇。目前有兩個班級,一個是一般的戲劇培訓,另一個是專門針對巡迴演出的學員來做培訓。
這些年來,接觸喜樂家族這個特殊的族群之後,我對於人生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變。
重新思考成功與卓越
我在十幾歲時就信了主,原生家庭算是平順而美好。從小,我就是韻律體操選手。韻律體操是一項徒手或手持輕器械,如繩、環、球、棍棒及彩帶,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,不但以自然性、韻律性動作為基礎,更經過藝術加工的動作,達到所謂「美的極致」。這是一項競技性的運動,對選手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參加比賽,贏得好成績,不斷地追求卓越,追求成功,最終目標是奧運金牌,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標,怎麼算得上是卓越、是成功呢?那時的我,跟上帝的禱告內容都是圍繞在自己的比賽和成績,以及追逐世俗的價值——「沒有金牌,就甚麼都不是」,現在回想起來,這樣的價值觀其實滿扭曲的。
教了喜樂家族的孩子以後,顛覆了我以前所認為的成功與卓越。當我看到這群孩子經過訓練後站上舞臺表演,雖然他們的動作不是很完美,但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神的榮耀在他們身上展現,有一股強大的生命力迸發出來,我心想,難道這不是成功與卓越嗎?過去我一直糾結於那塊金牌,它真的能夠代表成功與卓越嗎?我相信,上帝眼中的成功與卓越不同於世俗,從上帝的眼光來看,每一個生命都很寶貴,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美麗。
教學的挑戰
教導特殊孩子當然需要一些方法,內容通常分為兩個部分,一個是提升現階段的能力,另一個是針對下一個製作所需要的能力,來做課程設計。例如某個班級,我可以感覺到他們肢體語言的表達,甚至面部表情都做得不錯,但是口語表達比較缺乏,我就會加強口語部分。可能需要從很細微的部分教起,比如從詞彙到整個句子的組成,甚至包括邏輯思考的能力。因為特殊孩子有時候並不明白問題的重點到底在哪裡,這時候,我就會特別設計一些遊戲或活動,來幫忙提升這方面的能力。
相反的,如果口語表達沒問題,例如有些孩子平常有固定工作,簡單的人際溝通能夠運用自如,但是戲劇本身需要比較誇張的表現,這時候就必須透過一些訓練,讓他們的肢體動作可以更放得開。
教學過程中最具挑戰的,就屬情感的理解與表達了。比如,要某個孩子飾演家長,他沒有這樣的經歷,如何讓他明白身為家長的內心情感,以及面對某個事件時可能會產生哪些情緒波動,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。我會採取類比的方式,例如找一些他可能有過的生活經驗,然後請他去揣摩,再試著演出來。另一個方法是請孩子去觀察自己或別人的家長,在碰到那些事情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,情緒上又會有哪些展現。經過一番引導,他們就能夠在生活細微處慢慢體會和覺察。
簡單說,就是不同的孩子、不同的面向,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導,所有動作——即使是一般人認為很簡單的動作,都必須分解得更細,而且往往需要一段滿長的時間,才能看到果效。某個動作可能重複練習了好一段時間,一直沒有任何突破,忽然有一天,看到某個孩子瞬間學會了、突破了,哇!對我來說,那真是最欣慰的時刻!不但眼睛一亮,心裡也開了好幾朵花!
還有一件令我難忘又感動的事。有個自閉症男孩,我曾經教過他幾年的時間,後來他離開我的班級後消失了好多年,有一天,他突然出現在我面前,主動來跟我打招呼。他沒辦法像一般人跟我寒暄說:「老師,你最近好嗎?」他所能做的,就是說一句:「岱琴老師……」說完這句話,他顯得很開心,我呢,則是滿滿的感動。還有些孩子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,如糖果或是自己摺的小星星,拿來給我,雖然他無法說很多客套的話語,但我能讀懂他有那份心……。這些回饋,或許在別人看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,對我而言,卻是很大的鼓舞跟成功。
「即或不然」的信心
回想自己的信仰旅程,早期總是祈求神要保守這個,保守那個;準備參加韻律體操比賽了,就求神讓我拿到好成績;直到有了一些其他的生命經歷,才慢慢感受到「即或不然」的信心——也就是,當環境或生活讓我覺得沒有被祝福,或是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去發生的時候,我仍然要抓住神,要倚靠祂,相信祂。正如詩篇九十一篇2~14節所說:「……我要論到耶和華說:他是我的避難所,是我的山寨,是我的神,是我所倚靠的。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……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,或是白日飛的箭,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,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。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,萬人仆倒在你右邊,這災卻不得臨近你……神說:因為他專心愛我,我就要搭救他;因為他知道我的名,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……。」
疫情升溫,人心惶惶,這段經文大大的安慰了專心愛主的人!
(翁岱琴為喜樂家族教師)